最近兩次的消費經驗,想來分享

    第一個是前一個禮拜去光華商場買移動電源,這賣場的特性就是得比價,所以一路比下來已經問過了六家店,到第七家店其實已經問到歷史最低價,但是看到還有一半店家還沒去問,我還猶豫著。那店員是個小男生,他先給我我要的款式及報價後,我看了看,他像是我隔壁鄰居多問了一句,"你幹麻買這個?",這口氣很像好朋友很直接的提問,我回答因為之前兩顆電池壽命太短乾脆買移動電源,他說"要是我才不買這個,出門多麻煩,就帶一顆電池就好了呀!",他的這段話讓我覺得很可愛,一個賣家居然質疑一個買家為什麼要買自家商品,但也倒是再幫助我重新思考,其實我很清楚自己的需求,後來我也很莫名奇妙的就直接在這家買了,而沒有繼續比價。

    第二個,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經驗,昨天去某速食店消費,從購買到把商品呈現到我面前,服務人員非常一字不差的把話術講完,什麼都有,就是沒感情,而我也沒感情的拿完就離開。

     我想,感情在這種大家用雲端建立工作關係、朋友關係的日子裡,應該會越來越重要吧!常常看到雜誌上面報導的一些"成功案例",他的成功很大部分來自於品牌大、預算多,我實際用加入這些品牌當朋友,沒錯,他們每天丟非常多的FB訊息,但是廢話居多,多到每次都得把畫面"嚕"很久才能跨過這些垃圾訊息,到最後煩到把這品牌朋友取消掉,讓眼睛清靜。

     回想到第一段消費經驗,其實這店員有點白目,但是他替我著想才會說這番話,我真的感覺很像跟鄰居在買東西,那種會幫我考慮實用大於他的薪水,我也更樂於再次回購

     還記得當年速食連鎖剛進入台灣時,整個服務業如颱風般的橫掃著"標準服務",穿著標準制服、講著標準話術(我承認我也曾寫過N套話術...共犯之ㄧ),然而,標準過了頭到了機械化,那品牌跟顧客還能保有什麼關係呢?大品牌可以拍一堆品牌廣告催眠"我就在你身邊""我就是你好朋友",就如看到很多的銀行廣告,每每看到我都是一頭納悶,因為實際上根本不是如此呀...。

     我永遠記得我在FB移除某些品牌的讚時,那心裡的痛快,希望我們自己的品牌都不會變成這些垃圾。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二楞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